血液透析護理研討會-新北市,開講啦~
此次研討會邀請到 #施宏謀醫師、#陳伯龍醫師、#陳佑丞醫師、#柯博仁醫師 擔任講師,分享他們在專業領域中對於提升腎友生活品質的內容。 很開心大家能到場參加這場學術饗宴,吸收更多關於血液透析品質提升的知識,今天的主軸相當實用,相信到場的大家一定都收穫滿滿! 主題一「腎性貧血的治療進展」 第一位講師邀請到台北馬偕醫院腎臟科的施宏謀醫師。 慢性腎臟病(CKD)常伴隨貧血,主要由於腎臟生成促紅血球生成素(erythropoietin, EPO)的能力下降。EPO simulating agents (ESA)是治療CKD貧血的核心,能有效提升血紅素(Hb)水平。 過去的研究認為使用ESA,過高地提高Hb會引發心血管風險及腦血管病變等併發症。使用鐵劑也是治療的重要部分,特別是對於EPO治療反應不佳的患者。而新的PIVOTAL研究顯示,在透析患者中,更加積極使用鐵劑可提高治療效果,降低ESA的使用,而減少心血管事件風險,並改善總體存活率。 缺氧誘導因子穩定劑(Hypoxia-inducible factor stabilizer, HIF stabilizer),為新的口服藥物,這類藥物穩定缺氧誘導因子,促進內源性EPO的生成,從而改善貧血。多項臨床試驗顯示HIF stabilizer對提高Hb水平和改善生活質量有顯著效果。CKD貧血的治療已從傳統的EPO和鐵劑治療逐步拓展到HIF stabilizer等新興療法。這些進展不僅提升了治療效果,還為患者提供了更多選擇,改善了生活品質。 本次我們特別邀請到施宏謀醫師,為我們深入解析腎性貧血的最新治療趨勢與臨床應用,敬請期待。 主題二「穿刺方法對瘻管的影響」 第二位講師是我們板橋博診所的陳伯龍院長! 隨著老年患者數量的增加、高血壓以及糖尿病控制不佳成為腎臟病因的主要原因,大部分末期腎病患者終將走到血液透析這一步。 因此對於接受血液透析的人來說,血管通路就是他們的生命線。建立和保留合適的血管通路,對於末期腎病患者能否成功接受血液透析治療至關重要。無論是動靜脈瘻管或人工血管,在長期穿刺下,不可避免地會出現併發症來降低透析效率。 本次邀請到陳伯龍院長,希望能透過分享穿刺技巧來讓在透析醫療院所工作的醫療人案更了解不同穿刺方式的影響,以及熟練地進行穿刺透析通路,改善末期腎病患者血管通路的通暢率以及生活品質。 主題三「透析患者的用藥禁忌」 第三位講師是我們的老朋友,新泰醫院腎臟科的陳佑丞主任! 透析病人的身體狀況較一般人複雜,用藥通常也比一般人多。然而大部分透析患者不知道的是,某些藥物對於透析患者來說是危險的,應該要避免。 本次邀請到陳佑丞主任,藉由這次演講,讓大家尤其醫療照護者能更了解透析患者的用藥禁忌,在平日與病人互動中能適時提醒及教育病人,對於提升透析病患安全能有多一分保障。 主題四「血透通路的新進展」 最後一位講師則是擔任本會常務理事的柯博仁醫師! 血液透析通路是維持末期腎病患者生命的關鍵,隨著技術進步與臨床需求提升,通路的建置與維護也有多項新進展。近年來,生物相容性更佳的新型人造血管材料、覆膜技術的應用,有助於降低感染與血栓風險。同時,經皮腫脈通路(endovascular AVF)作為微創替代選項,提供無需開刀的建置方式,適用於特定病患族群。此外,超音波導引下的穿刺與AI協助的血管監測技術,也正逐步導入臨床,提升穿刺安全與通路壽命。這些創新發展有望改善透析病患的通路預後與生活品質。 #電子書出爐,趕快來看看! https://designrr.page/?id=433321&token=759375548&type=FP&h=3330&fbclid=IwY2xjawKg-p1leHRuA2FlbQIxMQBicmlkETFxR3lLOXZlbVZFdW1uazgyAR6GphL7EqKQWt-D2imbnzSQAgnwxeNG3LpxZU_8SfDpP5SltvXO5X2_5Yfj7A_aem_FGvZV3GHyUSHWfN_tXnXZg #台灣血管通路健康協會 #血液透析護理研討會 #施宏謀醫師 #陳伯龍醫師 #陳佑丞醫師 #柯博仁醫師
0 評論
發表回覆。 |
作者TAVAH 封存檔
五月 2025
類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