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血管通路健康協會7/19星期日在希爾頓飯店所舉辦的醫護圓桌會議圓滿結束,這場會議邀集透析室的醫師護理師與外科臨床醫師進行一場交流討論會議,外科方面邀請了林口長庚血管外科的主治醫師來擔任講師,講題主要為常見的透析廔管併發症及血管處置為主,內容以實用且貼近臨床常見問題為主旨。
活動開始由楊軒慈醫師擔任講師主題為:「AV Access treatment strategy with medical devices application」這是一個內容相當廣泛且豐富有趣的內容,看外科醫師如何針對不同情況的廔管狹窄、阻塞做治療前計畫,該選擇導管手術或是開刀手術。俗話說:「欲善立其事必先利其器」,做為一個血管外科醫師手上如果沒有兩件以上的武器,是無法處理頑固且難纏的血管問題,因此楊醫師不藏私把她所有的武器一次展現出來,包含一般球囊、塗藥球囊、裸支架、腹膜支架等等……,要讓大家更了解外科醫師對我們腎友的血管做了哪些事情。 蘇大維醫師準備的講題是「The HeRo ® candidate How to identify & Chang Gung Memorial Hospital experience」,中央靜脈狹窄造成的手腫、臉腫、洗腎不順,對於這些問題病人與透析室醫護夥伴頭痛外科醫師更頭痛,對於中央靜脈狹窄的病人目前會使用氣球擴張或是置放支架為主,但依照國內外期刊研究顯示兩者效果以長期來看有些病人還是有血管回縮問題,更不用說中央靜脈嚴重阻塞的病人往往只能開胸做繞道或是使用臨時導管於下肢,不只增加感染率更大大影響生活品質,因此隨著醫療器材科技進步台灣也引進了俗稱英雄導管的醫材,蘇醫師將分享他在做了英雄導管的經驗與大家分享。 最後一節由台灣血管通路健康協會理事長柯博仁醫師分享:「移動式互聯網在臨床醫療關懷的經驗分享與展望」,隨著近年來醫病關係緊張在臨床上不斷呼籲「關懷」的重要性但什麼是才是關懷?如何關懷?關懷對象是誰?這個問題柯醫師用他多年的經驗來告訴大家,從最早的email到關懷專線再到醫關懷APP一路走來換了各種方式,但初衷始終不變,有一顆願意關懷患者的心、願意多花時間與各式工具做溝通、讓患者與家屬可以透過關懷語溝通管道獲得心安,是關懷最重要的事情。在經歷多種工具後目前透過互聯網APP的方式成效有目共睹,希望能持續發展與推廣讓大家有更好的工具,能用有效的時間與資源發揮最大的效益。 今天的活動在熱烈的討論中畫下句點,對於有這樣能邀請透析室端與外科醫師端一起坐下來面對面討論機會相當難得,感謝講師準備相當精采且豐富的課程與我們分享,也感謝與會的來賓熱烈的討論,讓雙方都更了解兩邊所做的事情,一同提升腎友的廔管照護與透析品質。
0 評論
發表回覆。 |
作者TAVAH 封存檔
三月 2025
類別 |